宠物狗分别有几种?
现在养宠物狗,讲究的不是品种,而是品质! 但品种这个概念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品种”这个词在生物学上的定义是什么。 目前学术界认为,生物的分类由低到高是这样的: 物种(species)、属(genus)、种(species)、变种(variety)、品系(strain)。 我们平时说某某动物属于什么什么品种时,用的其实就是品种这个概念。但它并不是一个生物学上的诊断术语——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动物其实都属于同一个物种而已。
比如我们常听到的“狼狗”其实是狼和狗杂交而产生的杂交后代。由于它们既具有狼的特点,又具有犬的特点,我们便把它们归为一个新的物种:混血狼犬(mixed-breed wolfdog)。当然,这种狼犬的各个个体之间仍会有差异,所以我们还会进一步划分它们的品种,例如我们常见的土狗、莱州犬等等。
但不管怎么分,所有这些品种的狼犬都只有一个物种:灰狼的近亲德国短毛指示犬(German shorthaired pointer)。 从上面这张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品种狼犬的关系。
所以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品种”的概念实际上是被极大地夸大了。但我们并没有办法用生物学理论来颠覆几千年来人类对动物“品种”的认识。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买一只小狗就像去超市买一瓶饮料一样容易,没人会去买一只转基因小白鼠或一种新研发的鱼类作为宠物。于是动物品种的问题就转化成一个社会性问题:当某一物种的不同个体间存在可观察到的差异时,我们是把这些差异归结于基因的作用还是环境的危害呢?如果归因于环境的话,这环境是不是指某个特定的人呢? 由于生物学上对“物种”的定义本身就包含了繁殖和交配的内容,要判断某一对动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一个亚群体往往需要几十年的研究和追踪。而人们购买宠物时往往只关心这一对小动物是否“可爱”,并不会去了解它到底是哪个“品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所有的动物归到一个物种,然后再根据人类自身的喜好把该物种分成各种各样的“品种”似乎也无不可。只是这样我们会错把人工选择的结果当成自然选择的产物,从而忽视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性以及个体之间的性状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