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怎么滴药水?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耳炎是由于细菌或病毒侵入中耳而引起的炎症,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常见的表现症状为听力下降、耳鸣、发热、头痛等。 由于中耳炎患者多为婴幼儿或者是儿童,因此正确的滴药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来看下吧! 1.清洗外耳道:使用专业的工具(比如消毒后的耵聍勺),轻轻的深入和外耳道进行清理,注意不要伤到鼓膜;
2.滴入消炎液:在清理完外耳道的污垢后,用消毒过的针头或者是注射器针头上翘,对准耳道口,往里面滴入消炎药物,每次3-5滴,每天三次。但是要注意尽量不要直接向中耳腔内灌药,以免引起疼痛;
3.局部用药:如果通过上述操作,耳朵分泌物仍然较多,或者影响观察,就可以使用局部药物了。将滴耳液注入外耳道内,每次3—5滴,一日2次。待分泌物逐渐减少至消失时,可继续用药1~2天以巩固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给小儿滴药的时候,由于小儿比较抗拒,可以采用压迫耳廓法,即让孩子侧卧,轻轻按住孩子的耳朵,再往其耳朵里滴药,这样孩子不容易乱动,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滴耳药水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治疗耳部疾病的方法,但是滴耳药水是有讲究的,如果不能正确地滴耳药水不仅不能治疗疾病,甚至有可能使疾病恶化所以学会如何正确地滴耳药水是很有必要的。在滴耳药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滴耳药水前要保证双手和耳朵的清洁,以防止滴药时感染。
2、滴耳用的药水应该澄清透明,如有混浊则不能使用。
3、滴耳药水时患者要采取正确地体位:成年患者取坐位,头偏向一侧,患耳朝上,先轻轻地拉耳垂,使耳道呈一直线(注意不能用力过猛,以防发生外伤),然后用消毒棉签仔细擦拭患耳的外耳道,棉签要擦拭到外耳道的深部,以充分地接触并吸收外耳道深处的分泌物。
4、向耳内滴入药水前先要确认药水的温度与人体温度接近。滴入药液后,耳窍要朝上静卧2——3分钟,然后用干净的棉球放在耳道口,以防药液淌出,再用棉球把耳周擦干。在滴耳药时要注意药瓶不要接触到耳道口,以免污染药液。滴完药后再用棉球堵上耳朵。这是因为刚滴入药水后,药水还没有和耳道四周接触,此时就用棉球堵耳朵,容易把药水挤出去。滴耳药水都是1日2——3次。
5、耳朵有活动性出血或坏死时禁止滴耳。
6、穿孔患者在滴耳药水后要继续坚持用棉花堵耳,这样耳道内形成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杀死病菌,更好地发挥药效,切记不能因嫌麻烦而不用棉球堵耳。如果外耳道内有痂皮堵塞,应该到医院请耳科医生取出后再使用滴耳剂。
7、滴耳药水有专门的耳用滴管,不要自行用茶水瓶冲耳,防止药物污染。
8、滴耳药水有有效期,过期失效后不能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