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为什么束着耳朵?

冯毅贤冯毅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这个问题,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也感到相当有趣! 于是我就做了一点研究……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家兔的耳朵到底是咋回事——能活动的耳廓(图1)包括耳廓软骨、韧带和肌肉;而听鼓膜(图2)则由一层薄薄的肌纤维覆盖。 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大脑控制的。当声音传入耳朵时,听觉神经将信号传递到大脑,然后大脑会操控耳廓中的肌纤维收缩,进而使耳廓产生摆动(类似于摇头晃脑)从而收集更多的声波。 而当听到紧急的信号时,例如“救命啊”这样的呼叫,大脑会直接启动听觉反射区域,让耳蜗底部的鼓室受到刺激而产生听力变化。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地打开或者关闭耳道,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收集声波,以供大脑处理。 但是,如果从进化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性状的原因,事情就变得很有意思了:兔子在进化过程中原本是没有闭耳功能的。在哺乳动物中,只有兔形目(Lagomorpha)和有袋目(Marsupialia)的动物具有这种功能,而在其他哺乳动物中都失去了这一特征[1]。因此有研究者认为,闭耳功能可能是兔形目动物在演化过程中独立获得(或复归)的特性之一[2]。

那么问题又来了:对于一只没有闭耳功能的兔子来说,它的耳道为什么要一直开放呢?这岂不是会让它失去聆听效果? 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两种假设:

① “噪音掩盖”(N-masking)(图3A):因为噪声总是存在的,所以即使没有收到特别清晰的信号,也不会影响它对周围环境的判断。

② “信号加强”(S-amplification)(图3B):由于噪声的存在,兔子需要将耳道尽可能地张开,以便尽量增加与声音来源的相对强度,进而提高声音的辨识度。

研究者认为上述两类特性使得兔子无论在安静还是嘈杂的环境里都能做到对声音的辨识,并且维持了自身运动上的灵活性。同时,他们还在实验中发现,尽管当耳道闭合的时候听力的敏感度会下降,但是一旦能持续发出声波,这种下降的程度会变得相当有限,基本可以忽略。

当然,上述结论是需要实验验证的。研究者采用行为学方法来测试不同环境下的听觉能力,并发现即使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兔子也能维持较好的听力灵敏度。

以上是对这个奇葩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帮到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