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身上的白点传染吗?

丘珍锦丘珍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 小瓜虫属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异尖科,和我们比较熟悉的蛔目的蛔目、异尖科以及蛔自的异尖目都有一定亲缘关系。 异尖科的寄生虫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海兽胃线虫(海兽胃里常见的寄生虫)和海兽胃幼虫(海兽胃里的幼虫);

蛔目异尖科中比较大的有蛔目的异尖科寄生虫寄生在动物的皮肤表面或体内,而小瓜虫则主要寄生在动植物的水生部分。 常见的小瓜虫种类主要有淡水寄生虫异尖溞和海水寄生虫海兽胃小瓜。它们可以寄生在各种水生植物和动物的体表或者消化道内。以吸取宿主的营养为生。

当寄生虫大量繁殖时,由于生物体本身的代谢作用及外界的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使得寄生虫从寄主体表进入内部,开始快速生长并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这些物质能够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同时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水肿,细胞脱屑。

所以我们会看到鱼身上有凸起的肿块,并且逐渐变成白色,这就是寄生虫的幼虫期——幼虫期的寄生虫称为虫体,此时其形态与成虫不同。 随着虫体的生长,幼虫逐渐发育为成虫,其身体表面会产生很多突起,呈颗粒状或水泡状,同时因虫体表面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使其周围组织溶解,形成一个半透明的水疱,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点”。

值得注意的是,小瓜虫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弱,紫外线、消毒剂及高温等都可以杀死虫体。另外,小瓜虫对药物的敏感性与寄生虫感染的阶段有关,在感染初期,寄生虫处于幼虫期,对药物最为敏感,故用药治疗的效果也最好。

柴洛雪柴洛雪优质答主

鱼身上出现白点通常是因为感染了水中的寄生虫,一般被称为小瓜虫或称纤毛虫。白点病是水族箱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寄生在鱼体表、鳍条、口腔以及鳃部等处,体表的白点病比较容易诊断,而口腔和鳃部感染就不太容易发现。寄生虫在繁殖过程中,从鱼体上脱落后会在水中形成刺激性强的胞囊,并且开始在水中游动,同时会不断的繁殖新的幼虫。当新的幼虫游回到鱼体上寄生后就开始不断的吸取鱼的营养成分,这时胞囊就膨胀起来,变成了人们熟知的白点。一般小瓜虫的生长周期为4天,也就是说从胞囊游到鱼体上并长成肉眼可见的白点所需要的时间是4天,感染白点病的鱼会不断抓挠身体、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直至死亡。

治疗方法有:用高锰酸钾浸泡病鱼15分钟左右,每天一次;将病鱼放在25度左右的食盐水中浸泡,2小时左右,每天一次;全缸用3~5度左右的盐浸泡,一周后全部杀灭。治疗期间要停止过滤,保持静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