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身上有红色虫子怎么办?
是猫咪的常见寄生虫--螨虫,又称为蠕形螨或毛鼻虫。根据幼虫在皮肤上寄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毛囊螨(又称耳道螨)、皮脂腺螨和全身性散在分布的蠕形螨。 不同的螨虫感染表现不同! ①皮肤过敏症状:瘙痒,挠抓,掉毛,皮肤发红发肿等;②眼睛感染:眼睛发痒、流泪、有分泌物;③鼻腔感染:打喷嚏流鼻涕等④消化道感染:厌食、呕吐拉稀等症状。 螨虫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者母体传染。当条件适宜时,可直接感染,也可诱发继发性感染。 驱虫方法: 注意定期给宠物进行体内外驱虫,一般建议每月一次杀灭成虫,每2个月一次杀灭幼虫,因为成虫在体内存活时间不长,而幼虫发育为成虫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定期驱虫可以很好的预防螨虫病。
1.清洗毛发:可以用专门的洗浴用品清洗,保持皮肤清洁,减少细菌滋生。
2.环境消灭:家里做好环境卫生工作,除尘除螨。
3.药物治疗:体表可以涂抹杀螨的药膏,体内可以使用驱杀线虫药片或者注射伊维菌素。
发现猫身上带有红色小虫,蜱虫、莫氏吴策线虫等都可能出现这种现象,首先需要到医院确诊虫子的种类,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平常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宠物卫生,在夏季尽量避免到阴暗潮湿的草丛中游玩。
蜱虫
猫有被蜱虫寄生的可能性,蜱虫会用口器紧紧吸附在猫的皮肤表面或者进入到皮肤中,体表有蜱虫时毛发多会出现紊乱和脱落,部分猫只会在蜱虫叮咬部位出现红肿及痒痛感,严重者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检查发现猫有蜱虫寄生后,可以选择专门的杀蜱滴剂,按照说明书涂抹在猫的体表进行杀蜱处理,要注意的是蜱虫体表有较厚的角质层,普通的滴剂对蜱虫没有直接杀灭效果,需要蜱虫吸入带有杀虫成分的血液后才会出现中毒症状,因此蜱虫可能会在猫体表保持附着2-3天的吸附状态,需耐心等待。
莫氏吴策线虫
猫有携带莫氏吴策线虫的可能性,莫氏吴策线虫常在秋冬季于猫的肛门等处寄生,繁殖后幼虫可能爬行到体表其他位置,莫氏吴策线虫有红色外形,会在猫体表开凿隧道,在局部皮下淤血后呈现深紫色,猫有抓挠、咬舔、摩擦等不适反应。莫氏吴策线虫感染后需要使用口服的专门驱虫药进行治疗,如芬苯达唑等,要按照体重计算好用药量和给药频次用药,一般需要连用5天为一疗程,在第1个疗程停止3周后再次用药一个疗程进行巩固。猫在用药期间要保持安静并喂食优质易消化的食物,以清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