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不能养宠物狗狗?
最近,一则#上海一阿姨买卡地亚手镯被气到要住院#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事情是这样的,在上海南京东路上的新世界城内,有一位孙女士逛商场时看上了卡地亚的手镯,在询问过价格后,觉得有些贵不想买了。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商家随后跟在了她的身后,不停地给她打电话、发短信,继续游说她购买。 被缠得实在受不了了,孙女士选择了报警。
在警方的调解下,商家表示可以退单,但要求孙女士必须返回商店取回自己的购物袋。因为购物袋内放着孙女士的个人信息,只有拿回购物袋才能办理退款手续。 可让双方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当孙女士来到商场一层的收银台处准备领取自己的购物袋时,竟然连人带包一起消失了!!! 原来,就在她离开柜台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有另一批客人上前挑选起了那个刚刚被孙女士看了又看的手镯…… 最终,在警方的帮助下,孙女士总算拿到了自己的购物袋。然而,令她生气的是,袋子里的纸条上写着4个大字——“谢绝退货”。
对此,商场负责人称,当天是因为员工不小心将信息误录入系统,才导致首饰被另一个顾客买下。目前,涉事员工已被停职调查。 看完这件事情,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如果不是民警及时出现,恐怕这中间还隐藏着更多的商业套路。
试想一下,如果这位阿姨并不是主动报警,而是像许多消费者遇到消费陷阱那样,选择沉默。那么,商家的这些套路还会不会继续下去呢?恐怕只能是未知。 因为对于商家来说,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消费者的“不买单”。一旦你选择了默认,就等于给了他们继续坑你的理由。
当然,我也可以预见,在这则新闻下面,一定会有很多消费者站出来表决心: “我再也不会去这家超市购物了!” “我永远不会再买这家店铺的东西了!” 但是,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有的时候,你以为你恨透了某种消费场所或者商品,但其实,你的生活依然被它们深深影响着。 就拿网购来说吧,当你点开一个购物网站的时候,其实,在你看不见的背后,可能正有许多双眼睛注视着你。
你关注的每一件商品的浏览记录都会成为他们分析用户数据的关键。 你是否在犹豫一件商品该不该买? 该买多少? 是不是需要再多看一看其他的商品? 这些信息都被他们尽收眼底。 然后,在这些信息的加持之下,你的个人信息就会被不断标签化——
你是喜欢逛超市的还是网购买买的? 你喜欢在什么时间内下单购买的? 你上一次消费是什么时候? ……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之后更加精准地推送给你感兴趣的商品做准备。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抵制某些消费陷阱,但在实际上,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访问都在向他们传递着信息: 你想看一看这条裙子吗? 你想试穿一下这件T恤吗? 你对这套护肤品感兴趣吗? 现在就下单购买吗?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学会擦亮双眼,更要学会如何让大脑保持清醒。 不盲目相信广告,也不随意被销售带跑。 毕竟,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