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怎么引起的?
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肠炎即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胃肠道传染病。腹泻是细菌性痢疾最突出的症状,每日3—5次,为黄色稀便或水样便,胃镜检查可见胃肠道有明显炎症病变,肠粘膜充血、水肿、急性期易找出细菌。
病毒性肠炎,传染性非典型性肠炎,简称“伪虫病”,是由伪藻门溶血性肺炎旋殖科引起的胃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5—10次,为稀便或水样便。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及细菌性生物霉素肠炎统称为感染性肠炎,而由于病毒引起的肠炎,临床上统称为病毒性肠炎。在感染性肠炎中,80%为病毒引起的,15%为细菌引起的,只有5%左右为寄生虫引起的。
感染性肠炎的特征是:①大多起病急,①先兆症状为腹痛,继而腹泻,每日3—5次②为黄色或黄绿色脓血便,混有黏液或粪便稀薄,呈水样。③发热,少则38℃,多则39℃;④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⑤全身不适,乏力,衰弱。
全身症状:患病时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失眠等。有些病人头痛恶心与胃肠炎症状一同出现,有些病人表现为眼睛疼痛,轻微发热,身体酸痛。
局部症状:腹泻是感染性肠炎的最突出症状,每日3~5次,为黄色或黄绿色稀便或水样便;少量粘液或脓血;量多者,水样便稀薄无色:偶有嗜睡,腹痛可阵发性加剧,有时出现痉挛性疼痛,有时伴有食欲减退,心烦,乏力,排便后不适感等症状。
其他症状:由于病毒或细菌有较强的毒素,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如不能及时地有效治疗,可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亦可见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萎靡,精神烦躁,甚至昏迷,痫性发作等。
预防感染性肠炎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如合理饮食,劳逸结合,以增强体质;避免滥用抗生素,养成早睡早起等习惯。
2、避免细菌感染。在腹泻未痊愈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不要接触其他腹泻病人,尤其是不宜接触少年儿童及体弱多病者。使用过的一次性碗筷要进行消毒。
3、避免病毒感染。注意饮用水源及食品安全,加强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杜绝污染源头,防止病毒性肠炎发生。
4、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可以喝些米汤、稀藕粉、稀粥等,或香蕉、水果,以减轻消化道负担。
5、使用药物治疗时要坚持使用,以保证治疗彻底。同时注意保存药物,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