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么动物结石值钱?
鹿角在中国已经有二千五百年的应用历史,主要为雄鹿的角,鹿角生长迅速,其角形、茸毛跟年龄有关,“杠”是鹿角脱落后重新长出的,一岁生的是一个单棒即“学鹿”、“单门”,二岁生的分出两个叉即“犄鹿”、“二杠”,三岁“三叉”,四岁“四岔”直至六岁“六开”。随着年龄增长,其“杠”越粗大越丰满,茸毛越细越黑。我国过去所用的鹿角主要靠进口,主要是紫貂鹿或花点鹿(二者在苏联境内都有,但产地不同,来源也不同)。20世纪50年代起,全国许多省市先后饲养鹿,但所产的茸角跟从国外进价的野生茸角在外观性状及质量上均有较大的差异,如国内的鹿角都是“三岔”,角质松脆,色不深,茸毛较粗短,不黑顺。
在古代,马鹿亦称麋,其角古代医家称为“白胶”,《本经》列为中品。《本经》描述的“麋”,与麝极其相似。《山海经》描述的“麋”,既有“其状如牛”的陆牲;又有“其状如鹿而白尾”,“鱼身而麋头”,“人面而一足”,能“走,状如牛”的水怪;还有“状如白鹿,或白或黑”的神兽,实非单一动物,而是人们对各种似鹿非鹿(麋鹿)的陆牲和人面鱼身、人面一足的水怪,以及白鹿色变的神兽的综合印象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