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鸟也有颜色?
所有我们看到的颜色,除了光的波长不同外,主要还有两个来源:色素和结构色。色素需要有吸收光谱才能有颜色,比如花青素吸收了绿光,所以呈蓝色;结构色是因为物体的表面结构具有纳米级的狭缝或凹窝,在光的照射下产生衍射和干涉现象而形成。孔雀的羽毛主要有两种颜色,蓝色、绿色主要是结构色,由羽毛表面的微结构产生;栗色、褐色则是由羽毛中的原角蛋白和脂类物质所形成的。
羽毛的色素包括真色素和配色素两大部分。真色素是由含有β-碳氢键的原角蛋白氧化聚合而形成,具有不可逆还原性。按颜色又分为黑素(黑色到褐色)和类黑素(褐色和栗色)两种,在羽毛中主要呈现在羽干和羽枝上。配色素有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两类,前者来自于食物,在羽毛中多呈现在羽枝小枝的末端,呈绿色、黄色和桔色;花青素不是来自食物,而是像黑素一样在表皮黑色素细胞中合成的,呈蓝色或蓝色反光。
植物界普遍存在的叶绿素在羽毛中很难保持它的活性,所以鸟类的羽毛中几乎没有叶绿素。羽毛的颜色实际上是两种色素相互混合作用的结果。
比如,在浅蓝绿色羽毛的羽枝中央有带状的黑素,外围则有类黑色素包绕。类黑素吸收了长波光即黄、红色光,所以反射光的颜色偏蓝;原角蛋白使光发生散射,在蓝色反光的衬托下就变成了绿宝石色。
翠鸟鲜艳的羽毛主要是由类黑素(栗色)和配色素(蓝色和绿色)所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