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身上的如何检查螨虫?
螨虫属于寄生虫,又称为蠕形螨,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目的一类寄生在哺乳动物体表皮下的寄生虫。根据其生长期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宿主为终宿,即发育期主要在宿主皮肤上度过,另一类则以其他中间寄主为寄主,在中间寄主部位发育,以后转移到终点宿主(哺乳动物)身体上,并在此定居下来,终宿主的皮肤成为该虫的适居环境。 目前已知的蠕形螨属有500余种,可分273个基因型,主要分布在哺乳动物的毛皮或毛发中,少数分布在内耳道、鼻腔、口腔和消化道黏膜皱折处。其中与宠物关系密切的主要是异尖线螨(Parasitus capitis)、毛囊蠕螨(Phyllocoptrum) 和嗜皮肤螨 (Dermatophagoides)。 根据寄生部位的不同,分为寄生在毛发的体表螨和寄生在皮脂腺及毛囊内的毛囊螨;按生活习性不同,分为游离生活期和寄生期。前者又称无性繁殖阶段,此时幼虫自由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如土壤、污水、动物被毛等处。后者又有寄生性、专性寄生性两种形式,分别指雌成虫的卵必须在宿主细胞内发育,雄虫完全生活在宿主细胞内,而幼虫期的变化则在表皮下进行;有些种类的成虫不取食也不交配,其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完全靠宿主供给,随着虫体的生长发育,当外界条件的适合时,逐渐侵入周围组织,并形成结节状病灶。若此期间营养供应不足,则发育不全甚至死亡。
1.一般检查:在可疑部涂少量鳞屑样本于载玻片上,加稀释后的碘液滴染后,在高倍镜下观察;或者在可疑部的毛发两端约1cm左右用剪子剪下,浸入盛有乙醇的玻璃管中,每周换一次溶液,以保持湿润,使其慢慢腐烂,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置载玻片上固定,待检。
2.显微镜检查 在上述标本中找到的螨虫形态结构,根据它的形态学特征判断是哪种虫属,从而确定病因。 常用染色剂有伊红和巴氏染色,对判断虫体的生理状况和鉴别虫体种属有一定帮助。尚有甲苯胺蓝染色和过氧化氢抗氧化染色等。
1.预防 (1)消灭传播昆虫及动物: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草、垃圾,清除杂物和废弃物,特别是鼠类和鸟类等的清理,及时杀灭老鼠、鸟等,消除其可能传播的病原体。
(2)彻底消毒:对污染的物品、用具及时进行消毒。对动物尸体应焚毁,尸体接触的部位须彻底清洗。
(3)防止交叉感染:治疗过程中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特别要保护好眼睛。操作时要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以免细菌、病毒等感染,影响治疗。
2.治疗 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尽早消除传染源;疗程要足够,用药要充分;最好联合应用药物进行治疗。 对已感染的犬等宠物应及时进行治疗。首先应尽量去除局部的刺激因素,包括痂皮、鳞屑、结痴等,再作相应处理。
局部的治疗可用抗生素制剂或杀虫药膏(如杀蠕灵软膏等)直接涂抹患处,每日两次;也可将阿维菌素或其他杀虫药物用适量植物油溶解后涂于患处,每日两次。 为巩固疗效,可在病愈后连续服用消炎药两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