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公母哪个好?
“眉”和“公母”这两个词其实都有些误传,并不准确。 首先,说眉毛,我们看到的眉毛其实是由一根根的细毛(眉毛)排列组合形成的。而所谓的“画眉”就是用颜料、染料等在眉毛的底子上作画,形成不同形状的眉型。至于颜色,古代一般使用墨黑色,现代则可以使用各种色彩。所以“画眉”一词并非特指女性。在古代,男子也是“画眉”的对象之一。只是与现代相比,古代男性画眉更为普遍罢了。 至于为什么古代男子也会“画眉”呢?原因也很简单——剃眉!
古人的头发是天然卷曲盘绕,而且很厚很浓密,不像现在很多人都是“秃头”或者头顶稀疏。所以古人有“鬓发如刀,眉须似戟”的说法。也就是说,男人的眉毛胡子都是又黑又粗又长的。为了显示阳刚之气,古代多数男人是不修边幅的。比如留长发,蓄胡须……当然也不修眉。只有一些特定人群需要修眉,比如文官武将上朝时需要保持整洁的形象,所以才要梳洗打扮。而普通大众就不需要这么讲究了。
在古汉语中有很多表达“不修边幅”含义的词都和“眉”有关——“敝帚自珍”“蓬荜生辉”“土苴弃料”——其中“土苴”的意思就是形容人的容貌举止马虎随便,不拘小节。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中的“士别”本身就有分别很久不见的意思。而见面后因为长时间没打扫,见面的场景往往是很乱的。所以这句成语还有“焕然一新”的意思。 说到这儿,再来看那句“粗眉大眼”就很好笑了——本来是用来夸男孩子长得结实憨厚的,结果却用来形容女孩子“浓眉大眼”,未免有点“张冠李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