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都有多少种?

宰露采宰露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蜥蜴目(单孔蜥目)是爬行纲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分为11科,约3700多种,我国有120余种。蜥蜴目的种类繁多,大小差别很大,小的仅有2~3厘米长,大的全长超过3米。体椭圆形,颈部不明显,头大,能活动。大多有肋骨,有的发达形成外肋,伸出表皮形成角质的肋鳞,或特化呈刺或骨质甲胄。尾长,通常易断,断后能再生。四肢2~3节趾(指);多数种类趾(指)间无蹼膜,但也有全蹼或仅趾(指)腹面有鳞片相连的;有种类趾(指)端有吸盘。皮肤干燥,有许多粒鳞、锥鳞或鳞甲,腹面鳞片较大。舌较短,不伸出孔外。耳鼓明显,有颊鳞、无颞孔(故称为单孔亚目)。多陆栖,少数水栖或半水栖,也有的树栖或岩栖。杂食性或肉食性,头和四肢的肌肉发达,捕食能力较强。蜥蜴目的代表有壁虎科、蛇蜥科、石龙子科和鬣蜥科。

壁虎科有140多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60多种,分布很广。短吻,宽头,眼大而无眼睑,多数种类能在光滑的垂直面上甚至在天花板上迅速爬行。靠趾(指)腹面的扩大的鳞片,或成许多盘状吸盘的结构使壁虎吸附在各种物体上。夜间活动,善爬树、峭壁和岩壁,捕食蛾类、蚊蚋和蟑螂等。壁虎科的蝾螈蜥,仅分布在我国海南岛,体背褐色,有黄色斑纹,栖于陆地,卵生,一次产卵3~5枚。

蛇蜥科有4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美洲。体长30~100厘米,圆柱形,吻细长,多数种类的四肢很不发达或无四肢,或仅残留小足。有眼睑,背面有14~16行圆鳞,体侧有发达的纵肋,尾长。卵生,一次产卵20~40枚。以昆虫、蜈蚣和蚯蚓等为食。

石龙子科有95种,广布于欧、亚、非三洲和北美洲。无游离的外耳和外耳孔,头小而圆,上颚具有肥厚的唇褶,无鳞;背部有棱鳞,四肢短,指、趾间无蹼;卵生或胎生,以蜗牛、蜈蚣、甲虫和昆虫等为食。如虎纹石龙子、鳖背龟、沙蜥。

食虫石龙子亦称中国壁蜥,分布于河北、陕西、山西、辽宁等地。体长100毫米左右,背面棕黑色,有橙黄色不规则斑纹,背面和腹面各有14行圆鳞,趾(指)间无蹼足,尾长超过头和躯干全长。仅分布在我国。

鬣蜥科有20多种,主要分布于南亚和大洋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眼大,尾长,头和体背部有鬣鳞和角质瘤状物,趾间有蹼。我国仅产石龙子(又叫中华鬣蜥),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体长200~300毫米,头大,吻短圆钝,背面有2纵行走的皮褶延伸至尾部。背面有8~10行圆鳞,背部暗棕色,杂有不规则黄色斑纹,趾间有半蹼。以昆虫、蜗牛、蛙及其它小动物为食。食性较杂,也能吃植物茎叶和谷类等。卵生,一次产卵2~14枚,多栖于山溪周围石缝和灌丛中,也能上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